当前位置: 首页 >> 视图 > 内容页
河南将培育建设一批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
来源:     时间:2022-10-09 16:58:13

为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培育构筑更多特需急需新兴交叉学科,全力服务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以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学科学院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要求,根据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方案》,决定遴选支持建设一批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

培育建设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将坚持对标一流,目标导向;服务需求,创新导向;交叉融合,结果导向;统筹协同,动态调整的原则。计划到2024年,学科(群)布局更加科学,培育一批有力支撑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需急需学科(群),构建高校、产业、人才多元协同、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学科体系;学科整体水平和贡献度显著提升,以汇聚学科领军人才团队、建设高水平学科平台为支撑,引导创新要素集聚融合,显著增强人才供给能力,培育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成为支撑我省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的重要力量。

此次建设进一步明确了以下任务:

在紧贴需求,着力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方面。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强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联动,融合产业新要求,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引导高校加快优化学科学院专业结构,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超前布局与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高度相关的学科(群),推动跨领域、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形成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主要领域的高质量学科体系,主动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推动特色骨干学科(群)锻长板、补弱项、扬优势、攀高峰。

在立德树人,着力加快特需急需产业人才培养方面。以学科建设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建设一批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扎实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学生培养模式改革,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强化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着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一大批把科研做到中原大地上、论文写在中原大地上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

在事业支撑,着力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团队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全职引才、柔性用才、项目聚才力度,推动建设高校和学科完善的积极人才政策,加快海内外高端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以重大科研任务和特需急需产业发展实际问题为牵引,形成以杰出领军人才为引领,以优秀青年人才为支撑,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人才团队和梯队,发挥领军人才的领航带动作用。建立健全支持优秀青年人才蓬勃生长的机制,为优秀青年科学家勇闯“无人区”、挑战科学高峰提供保障。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留才的优良环境,充分释放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在聚焦重点,着力加强关键技术研发转化方面。全力服务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凝炼一流课题、谋划重大任务、打造优势领域,更多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聚焦解决“卡脖子”领域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问题,开展多路径探索和协同攻关,对重大科学前沿或重大产业前瞻问题超前布局,以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方式精准发力,在关键领域不断涌现出可以领跑或者并跑的标志性创新成果,赢得关键产业领域未来发展的先发优势。牵头承担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我省重大专项,深度参与国家、部省级科技创新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有组织的重大创新攻关,引导和促进科技成果在河南本土落地转化和产业化,推动学科建设与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提升高等教育服务产业和区域发展的能力与贡献度。

在拓宽渠道,着力推进对外深度交流合作方面。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扩大和深化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及学术机构开展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实质性、多元化合作。建设高层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派出优秀研究生在理工农医和急需、薄弱、空白的学科领域及新兴、前沿、交叉学科采取灵活方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积极吸引优秀外国留学生来豫攻读学位、从事博士后研究,提升河南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

在创新机制,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方面。深化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学科评价体系改革,破除“五唯”倾向,支持高校探索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实施签订“军令状”“里程碑”考核等管理方式聚焦解决重大事项、重点问题,按照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的科研范式,推进科研体制重塑性改革。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科技管理、科技评价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突出质量贡献的学术评价制度,完善以成果为导向的科研和人才评价体系,将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咨政服务等因素作为科研人才评价的重要内容,积极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体系。

此次建设范围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简称“双特”建设高校)结合学科专业优势,紧紧围绕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发展需求,独立申报或联合申报。支持对象为服务支撑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和新兴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发展的急需特需学科(群)。

服务支持特需急需产业领域项目拟新增培育建设10个左右的特色骨干学科(群)。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双特”建设高校限额申报不超过2个,具有硕士学位授权或硕士学位授权重点立项建设的“双特”建设高校限额申报1个。本项目建设学科(群)首轮建设周期3年(2022-2024年),学科建设所需资金由学校统筹生均拨款、相关专项及事业收入等予以保障。

此次拟申报建设的学科(群)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契合支持领域。申报学科须紧扣国家和我省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直接服务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具有明晰的建设方向、突出的创新潜力、良好的发展前景,预期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有重要促进作用。

2.学科关联密切。以学科群申报的牵头学科除应满足上述条件外,参与学科应关联紧密。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建设新兴交叉学科(群)。

3.建设基础厚实。学科(群)坚持立德树人,应已形成特色鲜明并有一定优势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同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近5年来(2017-2021),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有显著成效;在解决特需急需重大问题领域具有开拓与突破能力;具备承担重大科研攻关的基础和条件;有切实可行的组织模式、运行机制和改革举措。

4.建设规划科学。预期建设目标明确,建设方案可行,重点任务具体,实施路线清晰,绩效指标合理,保障措施有力。围绕服务特需急需产业领域有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关键技术问题或卡脖子技术,具有“揭榜挂帅”的攻关能力和预期突破的标志性成果。

申报学科(群)成员与在建的省特色骨干学科(群)以及其他申报学科(群)团队成员不得交叉重复,各类成果不得重复填报。已有“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学科、省特色骨干学科(群)服务支撑的产业领域原则上不再重复支持相关学科(群)。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